10月28日,“十五五”规划建议全文正式发布。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了“十五五”期间需要实现的目标。未来“十五”期间,宏观经济、投资、消费、消费等领域将有哪些发展和创新空间?新京报贝壳财经11月1日对话中国社科院院士、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至“十五五”规划咨询委员会委员余永定。 “十五”时期是实现我国“第二个一百年”的关键时期。对于中国在此期间能够保持多高的增长率,经济学家们意见不一。余永定认为,“十五五”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应保持在5%左右。由于为此,需要考虑这一时期资本积累、人力资本投资和技术发展三大生产要素的增长率应保持怎样的水平。余永定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一五”至“十五五”规划咨询委员会委员。把“质量发展”放在首位,才能确保我国经济稳定和长期发展。新京报贝壳财经:“十五五”规划建议指出,我国要把“高质量发展、取得惊人成果”放在首位。如何理解这个表述以及它的含义是什么?余永定: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把“高质量发展、取得惊人成效”放在首位是非常重要、绝对正确的。所有经济增长理论表明,经济增长是由投资、有效劳动力投入和技术发展驱动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因为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然而,“生产的扩大取决于剩余价值转化为额外资本,即取决于作为劳动基础的资本的扩张”。实证研究表明,消费支出的长期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负面影响,而投资率与消费增长呈高度正相关。 “十五五”规划提出要把“质量发展”放在首位,确保我国经济平稳长期发展。财政政策的关键在于财政可持续性。新京报贝壳财经:“十五五”建议指出“积极财政政策要发挥作用,增强财政可持续性”。您如何看待财政政策的空间“十五五”期间?余永定:到2024年末,中央政府债务余额34.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余额47.5万亿元。政府本级债务余额82.1万亿元,占GDP的60.9%。考虑到隐性债务10.5万亿元,整个政府债务为92.6万亿元,负债率为68.7%,明显低于美国和G7的平均水平(G7是由七大工业国组成的国际经济论坛,其成员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不仅如此,由于中国储蓄率高、国有资产大,算上其他国家的大净值,中国的国债承受能力高于其他国家,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仅为1.7%,表明市场对政府的需求强劲。中国政府的债券和融资成本非常低。在确立了总量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已知矛盾的战略思想后,我们还必须扭转过度追求财政平衡的观念。财政政策的关键不是财政平衡,而是财政可持续性。所谓财政可持续性,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债占GDP的比例趋于有一定的极限值。在此限额下,政府有能力支付本金和利息。这个限额是由赤字率和经济增长率决定的。另一个同等的可持续性标准是经济增长率高于名义利率。事实上,中国完全可以满足这个标准。成长才是硬道理。只要中国能够保持5%左右的经济增速,并将利率保持在足够低的水平,中国的财政就能够维持下去我。如果过于谨慎,不大胆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在降低财政赤字率的同时,就会造成经济增速更大的下降,财政体系就会从可持续变为不可持续。此外,控制通货膨胀还有助于提高财政可持续性,而通货膨胀则可能恶化财政可持续性。为了支持基础设施投资,政府可以适度提高赤字率。比如赤字率再提高1-2个百分点应该没有问题。保持合理的投资增速对于实现既定经济增长目标至关重要。新京报贝壳财经:“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多次提到扩大投资。但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已经结束,中国应变“投资拉动”为“消费拉动”如何分析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对中国来说,哪方面更重要?余永定:中央充分认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十五五”规划建议“扩大有效投资”。高质量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工程(“双”工程)建设,实施一批重点标志性工程项目。保持投资理性增长,提高投资效率。您提到的西部地区的说法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已经结束,必须从“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这是完全错误的。世界上不存在所谓“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是由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有效劳动力投入驱动的。这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原因。如果总需求不足、物价过低、经济增长率低于经济潜在增长率,如果讨论可以实施哪些宏观经济政策来实现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就可以讨论“经济增长拉小消费”的问题。建设新生产力、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深化改革等措施将确保提高投资回报。“理性投资增长”对于我国实现“十五”期间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十五五”规划纲要中还提出“确定消除障碍”,这些措施在体制改革领域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也有很大的意义。在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中,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经济增长被认为是“技术进步”贡献的一部分。政府在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需求还不够充足”。 “这是当前经济运行中众所周知的矛盾”。“总需求不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开始。虽然长期消费不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消费增长的提高并不能带来潜在经济增长的提升,但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要实现实际经济增长等于潜在经济增长,比如要实现5%的目标增长,就需要5%的综合增长。 2025年前三季度投资增速低是宏观调控最突出的问题。在继续努力提高消费需求增速的同时,也要注重投资增速明显回落。同时,我们还要努力提高内需(消费和投资)的增速,降低经济增速。净出口增长预期。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是拉动消费需求的有效途径。新京报贝壳财经:“十五五”建议中,消费被提及23次。 “十五五”规划建议指出,“十五五”期间,“居民消费率显着提高”。 “十五五”期间我国应如何提振消费?余永定:有效需求不足时,要适度提高消费速度。但也应该看到,消费率的提高并不一定意味着社会福祉的改善。较高的投资率代表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事实上,根据据世界银行统计,贫困国家的消费率通常在60%~80%,有些国家的消费率甚至超过100%。因此,消费率的确定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平衡好“今天多消费”和“今天少消费、明天多消费”之间的关系。学界提出的提振消费需求的建议包括发放补贴或消费券支持贸易、降低个人所得税等税率、进行改革等。制定社会保障制度(如降低城镇职工养老金缴费率)。这些建议应该是可行的,但实施这些建议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Sa理论认为,消费是收入、收入预期和资产的函数,或者是永久收入的函数。居民收入不增加、收入预期不改善、财富不增加,就很难实现居民消费增加。与前两年相比,“以旧换新”消费政策的拉动作用正在减弱。同时,需要加大通过减税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刺激消费的力度。在“十五五”规划实施期间,很难指望它们在拉动消费需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形势下,应充分发挥基础设施投资的作用。资本的作用。 “十五五”建议中17次提到基础设施,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基础设施投资的高度重视。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是确保5%经济增长、拉动消费需求的最根本解决方案。今年仅剩两个月,大幅提高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增加经济增速的时间不多了。经济增长通过“挤入效应”和“乘数效应”,进而拉动消费。但如果我们从明年起认真落实“十五五”“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议的指导方针,中国不仅能够为经济可持续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能够在短期内构建财政收入增长的年增长坡度的良好循环,确保实现5%左右的年增长目标。当前消费领域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缩小收入差距。过去20年,中国收入差距先扩大后缩小,目前总体处于相对稳定水平。 2008年,基尼系数接近0.5。此后,反映收入差距大小的基尼系数慢慢下降,但下降幅度并不是很大。 2016年以来,基尼系数在0.46-0.47的相对稳定区间波动。 “1“十五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五五”规划实施期间,将“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毫无疑问,贯彻落实这一指导方针是必要的。 “十五五”建议为“十五里曼规划”的制定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贯彻落实“十五五”建议的指导方针,就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第二个百年奠定坚实基础。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姜帆编辑陈莉校对卢茜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