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图文评测 >

改变医疗标准,专家:尽快收紧限量标准,促进区域合规_新京报

发布者:365bet网页版
来源:未知 日期:2025-10-25 09:27 浏览()
新京报讯(记者 张璐)10月24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在北京举办2025中国蓝天观测论坛,发布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研究团队联合完成的最新报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研究系列》。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环境学院教授司亚克彬表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已修订,25微克/立方米可作为PM2.5年均浓度标准限值的目标参考。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于2012年修订发布,2016年全面实施。其中,PM2.5年平均浓度第二标准为35微克/立方米,对应《全球空气质量标准》第一阶段过渡目标2020年以来,全国PM2.5总体年均浓度连续五年达标,PM2.5达标城市比例超过70%,现行标准限值对达标城市的引领作用明显减弱。此外,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2021年新版《全球空气质量指南》, 将PM2.5年均指导值由10微克/立方米限制为5微克/立方米。生态环境部启动2022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工作,并表示修订将综合考虑我国发展阶段、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等因素,合理设定标准限值。何克斌 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大学碳中和研究所、环境学院教授表示,我国现行标准对近十年来大气污染防治起到了很大的引领作用。随着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标准也需要升级。 “基于目前的空气减排措施,我们进行了多次情景研究,将25微克/立方米设定为新空气质量限值标准的目标参考,可以实现更多的健康效益,并引领持续改进之路。”记者注意到,2025年前三季度,北京PM2.5浓度为24.9微克/立方米。他表示,克宾25微克/立方米既是“好中国”建设提出的2035年目标,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过渡目标。基于这一目标场景,研究团队还研究了“阶段性、区域性”路径规范挖掘各部门结构调整和能效提升的减排潜力,并与末端管理相结合。到2030年,全国339个城市及长三角地区PM2.5平均浓度可能率先达到目标限值;进一步加大大电力、工业、交通等领域结构调整和提高能效力度,充分挖掘结构性措施减排潜力。到2035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平均集中度有望低于目标上限,最终形成“先进地区先行、核心地区攻坚克难、全国梯次推进”的总体格局。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世秋表示,尽早制定和执行更严格的空气质量标准可以带来更显着的净效益。他认为,由于各部门污染减排支出增加以及生产性投入的挤出,标准趋严难免会在短期内给经济带来一定压力。但遵守限制可以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结构转型,且实施带来的经济成本增幅明显低于健康效益。这最终有利于实现空气质量改善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记者注意到,在今年2月的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在实施评估、人体健康等方面研究取得积极进展。h 影响以及标准限值的修订。此次修订将合理设定共同限制。不会盲目遵循严格的国际标准,不会盲目地继续改进的步伐,也不会搞大气污染治理的“休克疗法”。 “我们将坚持不断进取、快进、持续,让地方一蹴而就。”编辑张树静、校对李立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