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吴梦珍)新京报记者获悉,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近日完成了一项特殊的活体肾移植手术:一位80岁的父亲成功将自己的肾脏移植给患有尿毒症的48岁儿子。这次手术同时克服了阿波血型不合和捐献者高龄的双重医学挑战,让父子俩均康复出院。父子俩顺利完成了手术。照片由采访者提供。新京报记者了解到,48岁的郑先生因长期高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逐渐患上高血压肾病,后被诊断为尿毒症。确诊后,他只能靠定期透析来保命。每周要多次往返医院的透析治疗不仅让他无法但日常出行、陪伴家人等基本生活需求也难以满足,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经过医生检查,肾移植成为他延长生命、恢复正常生活的唯一途径。在亲戚匹配过程中,郑先生80多岁的父亲主动捐献了一个肾脏。然而,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做手术的父子血型差异,从一开始就面临着诸多挑战:老人不仅已经八十多岁了,八年前还因颈椎损伤接受了手术。手术后,他卧床一年,才恢复活动能力,每天必须使用轮椅出行。肾移植手术前三个月,他已完成主动脉瘤和髂动脉瘤支架手术,并有近10年的高血压病史。 H需要长期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来控制血压。更重要的是,他父亲的血型是A型,郑先生的血型是O型。这种血型不匹配会导致郑先生体内的抗A抗体攻击移植的肾脏,很容易引起危及生命的超急性排斥反应,被公认为移植领域的“高危区”。面对复杂的病例,湘雅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MDT)会诊模式,为父子俩量身定制治疗方案。针对血型不合的主要问题,团队为郑先生制定了“脱敏”和免疫诱导治疗方案:通过术前使用利妥昔单抗等药物,结合血浆置换和免疫吸附技术,精准清除体内原有的抗体类型,降低排斥反应风险。为了确保为了保障老年捐献者的安全,专家组术前对老人的心、肺、肝、肾、血管影像等进行了全面评估,确认其剩余肾功能符合捐献要求,身体功能指标得到控制。同时,麻醉科主任王鄂教授亲自负责麻醉工作,制定周密的手术及围手术期管理方案,成功应对手术中的过敏性休克危机,为老年人手术中的安全构筑起坚实的防线。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团队在湘雅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何志军教授、副主任谢金良教授的指导下,在丁翔副主任医师的带领下,为父子俩进行了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当血流开通后,移植肾立即分泌出清澈的尿液,表明移植肾工作成功。手术后,在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下,郑先生逐渐摆脱了对透析的依赖,康复良好。老父亲也顺利度过了术后恢复期,各项指标都稳定。目前,父子俩已安全出院,开启了人生新篇章。甘浩主编,李立军校对

推荐文章